“地沟油”“垃圾猪”……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,而它们或多或少流向餐桌的新闻曝光后,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。不知从何时起,中国餐桌上的餐尾垃圾越来越多,由餐尾垃圾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。
调查研究显示,在餐尾垃圾处理过程中有许多餐尾垃圾重新回到了餐桌,被掺杂在人们所食用的食物中。这不由引起我们的深思,法制社会下这一恶性循环如何能够产生?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遏制住这种趋势?
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,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面世,然而企业素质却良莠不齐,一些企业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,盲目经营,危害社会公众的利益,逐步走上了违反国家规定甚至是法律的道路。与此同时,食品安全的政策发展相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滞后性、我国居民的相关辨识水平的不足、居民维权意识薄弱等问题从侧面助长了某些企业的不良之风。
因而,为了应对餐尾垃圾这类问题,全国各部门采取各种措施,企图治理这样的餐桌问题,但这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。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餐尾垃圾重返餐桌的问题,必须找出关键之所在,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平台并定期核查、制定并出台详细并具有相应执行力的政策法规、加大对相关辨识知识的宣传、逐步增强公民的法律维权意识等方面入手,从厂商、市场、消费者三方面彻底遏制住“餐尾垃圾”的循环。
当然,从目前来看,餐尾垃圾的处理将是一场持久战,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积极应对,来维护我们餐桌的“清洁”。同时,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在危机出现时才加强治理,好了伤疤忘了疼,而要以此为戒,居安思危,增强忧患意识,防患于未然。
(撰稿:老员工通讯社记者团 蔡姣)
审:孙一鸣